1、 中线差长、短、弯头的调整方法。
2、 K5扭转出口的角度,导辊之间的间距。
3、 东、中、西三线差调整的具体思路和相互关系。
4、 K3、K4孔型的使用情况,主要关注三线出来K3、K4料型的
充满度、料型的大小对成品的影响,为K3、K4孔型进一步优化奠定基础。
5、 关注K2孔型轧槽的充满度、宽展情况:对成品质量的影响;对3#活套的影响。
6、 关注K3出口切分轮间隙的使用情况,切分轮的使用寿命,切分刀的使用情况。
7、 关注7#料型变化对精轧各道次过程控制的影响,对成品质量的影响。
8、 关注8#、9#机孔型的磨损情况,总结8#、9#机孔型的过钢量。
9、 关注3#活套的起套延时,保证切分出来的钢顺利咬入K2轧机。
10、 关注成品的头尾尺寸、料型控制、起套情况的对应关系。
11、 关注电机的电流变化,电机的动态速降、电机的补偿时间对活套、成品质量的影响。